>联贝财税问答>商标注册>正文

运用知识产权可以帮助企业基业长青吗?

已解决问题联贝财务 893有疑问?立即咨询
匿名
提问人:匿名
2022-02-02 22:34

最佳答案
  • 王依
    王依高级HR顾问
    中经慧税 • 联贝财务

    运用知识产权可以帮助企业基业长青吗?据报道,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.5年,集团企业的寿命也只有7~8年。而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0年,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为40年。据不完全统计,日本有3 146家超过200年的企业,7家超过1000年的。德国超过200年的企业有837家,荷兰222家,法国196家。

    我们的企业到底做错了什么?

    一些国外的公司之所以能够基业长青,是因为它们拥有所在领域的核心专利技术和享誉世界的商标,而这两项位于制造业微笑曲线(见下图)两端的知识产权是它们利润的主要源泉和创造动力。曲线形象地表示了研发、制造、营销3个产品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对于产品附加值的贡献。将近20年过去了,微笑曲线已经得到更多人的认同,并被作为制定各种产业中长期发展策略时的参考。

    微笑曲线由三部分组成。中间是制造;左边是研发,属于全球性竞争;右边是营销,主要是区域性竞争。根据微笑曲线理论,在产业链中,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两端,即研发和营销;而处于中间领域的制造,尤其是处于中心的组装领域所创造的附加值最低。

    微笑曲线理论虽然简单,却很形象地指出了产业未来努力的策略方向。企业生存需要持续性的附加值,而高附加值所具有的高获利潜力则能确保企业的永续经营。微笑曲线理论提供了产业发展的思考方向:所有产业的未来应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,即在左边加强研发,创造专利权;在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,创建品牌,创造商标权。

    自1985年专利法实施以来,大量的中国企业(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)开始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,专利布局也日益得到企业领导人的重视,但是至今仍有一半以上的企业既没有申请专利,也没有注册商标。

    他们这样做错了吗?

    的确,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,把生产的产品卖出去才是燃眉之急,企业能够保持资金链不断已属不易,再考虑知识产权问题实属奢侈。

    但是笔者认为,对于自身处境艰难的企业而言,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制造出自认为具有一定市场优势的产品,如果没有申请专利,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:产品刚得到市场的认可,跟风者便一拥而上,模仿出同类产品并挤占好不容易培育起来的市场,企业刚起步便迅速进人衰退期。这样的情形已经屡见不鲜了。

    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案例:北京一家企业,创始人从美国归国创业,投人全部身家研发一年左右推出一款填补中国市场空白的产品,由于没有获得后续投资,所以当时虽然想到了申请专利但没有做。起初半年的销售情况非常理想,但半年之后,由于同行的抄袭和山寨,其市场份额从80%迅速降为10%,创始人与笔者谈到此事,后悔不迭,但可惜“亡羊补牢,悔之晚矣”。

    当然,在交了大量的学费后,中国企业也有成功的例子。

    华为公司每年将10%的销售收入投人研发,并将所有的研发成果都申请专利。由于手握大量专利,无论是作为被告(2003年遭美国思科公司起诉)还是作为原告(2011年以非法转让知识产权为由起诉美国摩托罗拉公司),均可傲立于不败之地。

    2003年,与中国合资生产的德国大众在中国的产量只占其全球产量的14%,但是其利润的80%都来自中国,许多零部件都加价卖给国内合资厂商。通用汽车公司每辆车在美国国内赚145美元,在中国却赚2 400美元。广州生产的本田雅阁牌轿车,售价比日本国内要高60%左右。

    未来世界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。诚然,除了自主研发之外,还可以通过引进和购买先进技术来实现产品创新,但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,制造业的现代化是买不来的。

    近年来,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产业链陷阱,赚着微薄的利润,耗着最多的能源,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污染,饱受侵权制裁的压力,甚至还背上倾销的恶名。国际市场竞争的现状表明:

    “三流企业卖力气,二流企业卖产品,一流企业卖技术,超一流企业卖标准。”为此,日本甚至提出了由“技术立国”到“知识产权立国”的口号。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犹如一。块试金石,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向型企业,被迫减产甚至停产;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,则受冲击较小,有的还逆流而上,成功逆袭。

    以上事实表明,只有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战略,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,才能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,取得长足的发展。

    引用资料:商标地址变更

    解决时间:2022-02-02 20:34
    郑重提示:线上咨询不能代替面谈,财税顾问建议仅供参考!